第124章 物價上漲?沒通知啊!
「還有三百多張,夠了吧。」
寧採薇不以為然,要不是多加了三百張,恐怕剛到紡織廠,就沒有了。
此刻已經追加到八百張餅了。
她特意多做了一個平闆鍋,兩個鍋一起,現在已經非常熟練,完全能忙得過來。
文媛一臉神秘,還有幾分一言難盡的表情。
「姐,你……」
「嗯!」
「做好心理準備吧!」
畢竟按照統計,好像三百張餅,真的不夠!
「採薇姐,來三張滷肉餅。」
「採薇,三張雞蛋灌餅。」
「姐,來十個滷蛋。」
……
一時之間,招呼都沒打,一個個都開始報數了。
咱就是說,這是怎麼了?
物價上漲?
沒通知自己漲價啊!
這怎麼突然就開始搶購了呢?
「姐,情況是這樣的。」
王慧慧靠在寧採薇的旁邊,看著採薇姐一臉的獃滯,輕輕的笑了笑,然後細心的解釋。
「紡織廠的人,都知道了昨天小山村的事,大家對你非常佩服。」
「那一個個的數額,在紡織廠廣為流傳。」
「大家雖然做不到去小山村,可大家想要把你購買物資的錢,盡量給補回來。」
「以前就是早飯。」
「現在商量著,午飯在廠子裡熱一熱,晚飯拿回家熱一熱。」
「反正餅好吃,吃什麼不是吃啊!」
王慧慧這麼一解釋,寧採薇才知道怎麼回事。
她哭笑不得,壓了壓手。
剛剛亂糟糟的大門口,此刻大家都安靜下來。
「聽我說。」
寧採薇笑了笑,眼神中帶著滿滿的笑意。
人就是這樣。
她的付出,有人看見,而這些人,不是也在行善意之舉嗎?
她雖然不在意,自己的付出,會不會被人看到,會不會被人尊重。
畢竟……
她做這些事的時候,完全沒有想過收取回報。
可大家的共鳴,會讓她心裡感動。
「餅咱吃多少,買多少。」
「咱不能浪費糧食。」
「而且我就剩下三百多張餅了,你們幾張幾張地買,後面的人就沒有了。」
寧採薇說著,眉眼間,都是笑意。
「大家的心意,我都知道了,心裡感覺都是溫度。」
「謝謝你們。」
她不想講什麼大道理,她就是一個賣早飯的。
而且她隻是出於本心。
「文媛,慧慧,幫姐收錢,打包。」
寧採薇看向一邊的兩個姑娘,兩個姑娘立刻應聲,「來嘍。」
這一早上,寧採薇出了一層一層的汗,昨天還渾渾噩噩,今天那一層一層的汗下,根本沒給發燒任何可乘之機。
還不等發熱,就從汗水中把熱量排出去了。
「沒了?」
劉曉慧看著寧採薇收拾早餐攤車,她有幾分無奈。
「怎麼又沒了?」
她這次可是奉命而來,下了早班,她就領命跑過來了。
結果……
「嗯?」
「你們現在還這麼忙,沒時間吃早飯嗎?」
那三百多張餅都沒了,大家對人購物熱情沒有之前高,可最少都買了兩張。
後面的人,根本沒輪到。
滷雞蛋,一個不剩。
滷肉,也隻有點肉渣渣了。
整個車,上上下下,已經找不到什麼吃的了。
劉曉慧嘆了一口氣,這是又來晚了。
「昨天大家都太忙了,今天在開早會的時候,院領導問了餅的情況。」
「我如實說了。」
「院領導的意思是,在醫院的一角,給你開闢一個位置,可以永久供應。」
劉曉慧帶著笑臉,這真不是她要求的。
醫院的醫生和護士,集體提的要求。
一個是餅的味道確實好,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在他們忙了一夜,渾身無力的時候,熱乎乎的餅,送到每個人的手裡。
那一刻的溫暖,他們怎麼會記不住呢?
寧採薇也沒想到,自己的無心之舉,最終被所有人,溫暖的對待。
而她……
卻不知道。
那一個個的數字,那一張張餅,一壺壺的薑湯。
在各個地方,廣為流傳。
「縣醫院不是有食堂嗎?」
「好意我心領了,但也確實忙不過來。」
她笑了笑,醫院的長久攤位,而且不收任何錢。
這是醫院領導,以他們的方式,報答自己。
可……
人手確實不夠,而且醫院有自己的食堂,她去賣餅出攤,長此以往,好事會變成壞事。
沒必要!
「採薇姐,你不用想那麼多,那邊是愛心攤位,其實醫院每年都是有份額的。」
「隻是這麼多年來,咱們醫院沒有開。」
「食堂那邊不是私人承包,而是咱們醫院自己的,不會有矛盾的。」
劉曉慧趕緊解釋,這些話,是院領導告訴自己的。
那肯定就避免了以後的事兒。
「曉慧。」
寧採薇打斷她之後的話,「醫院的做法,讓我心裡暖和。」
「可是一年兩年可以,長久供應這四個字太重了。」
「而且我確實忙不過來。」
她笑著,具體的話,沒有解釋。
現在車已經收拾乾淨了,她把東西擺放好,「以後你們忙不過來,食堂沒飯的時候,可以來找我。」
寧採薇的態度,已經表達得很清楚了。
劉曉慧知道,自己沒辦法勸。
採薇姐和大小姐一樣,一旦下了什麼決定,誰都勸不動。
「好。」
她輕輕地應了一聲,看著她推車越走越遠。
「回來了?」
「又都光了?」
劉翠華看著空蕩蕩的車,嘴裡嘀咕了一句,「以前三百張餅,也不夠賣。」
「現在八百張了,還是不夠賣!」
她無奈地搖了搖頭,「這麼下去,你太累了。」
劉翠華雖然喜歡賺錢,可是看到採薇這麼累,她也沒那麼喜歡賺錢了。
昨天還在發燒,卻依舊爬起來出攤了。
錢什麼時候能賺完啊?
「大嫂,這是階段性的,以後我的攤子會越來越大。」
「而且,不隻是縣城。」
「我會開到市裡,會開到省裡。」
她第一次,坦白地說出自己的宏圖大業。
這是她的目標。
並不覺得丟人。
以前沒有開店,她不說出來,是因為趙家人,每天面對的都是一畝三分地,你說這些,他們聽不懂,還會認為她心思太大。
可現在不同了,嫂子已經進過了縣城,通過開店,也認識了很多人。
見識不同了,理解就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