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前夫處處護青梅,重生改嫁他急了

第一卷:默認 第459章 成立運輸車隊

  這兩年,顧逍一直還是守在貨運站裡開大車。

  趁着工作的時間,已經把全國各地都跑了個遍。

  每個地方大概有哪些工廠哪些産品,每個地方産什麼缺什麼,也都摸得差不多了,一項項都記在他的小本本上。

  工作之餘,還靠着黃志強的關系,悶聲賺了不少錢。

  他悶不作聲地積累着資源和資金,就是等着這一刻的到來。

  在82年的年底時,滬城那邊就已經陸陸續續有風聲了。

  所以才會告訴郭四海他們三個,把手上的貨理一理,想必要了不多久,就該去滬城了。

  果不其然,83年的春節一過。

  再次返回滬城時,上面就出了新的政策。

  為了緩解全國各地的運力嚴重不足的問題,上面開始開放公路運輸業,允許私人買貨車跑運輸。

  顧逍第一時間就準備買車。

  他提前看好的是東風140,新車大概在四萬塊左右。

  好不容易拿到購買機會,卻還要排隊等待。

  顧逍當機立斷,先買了一輛二手的解/放先開着,一刻也不願意等了。

  而且,貨運站原本開得多的也是解/放,這車他更熟。

  隻花了兩萬五千塊錢,就拿到了手。

  林向南和大舅林嚴松得知顧逍買了二手大貨車,一塊過來幫忙給他檢修。

  三個人裡裡外外捯饬了幾天,把需要換下的零件全部換了一個遍。

  林嚴松這才徹底放下心來,“這個車質量很不錯,可以放心開,你真的想好要自己成立車隊?”

  顧逍點了點頭,順勢朝兩人發出邀請。

  林嚴松笑了笑,“我一把年紀了,哪裡還能折騰得動,不過你要是有什麼要修車的,倒是可以找我。”

  林向南早就有些迫不及待了,“爸,我想跟着顧逍一塊跑車。”

  林嚴松早就看出兒子的心思,剛才摸大車的時候,那眼睛都是閃閃發亮的。

  要是放在之前,他肯定是拒絕的。

  開大車雖然掙得多,但是工作哪裡有在汽車站幹穩定。

  但是看了林小梅這兩年的變化,他也漸漸看開了。

  林小梅光是去年一年,就掙了别人的好幾倍工資。

  雖說個體戶不好聽,但都是憑本事吃飯,并不丢人。

  而且,顧逍一個人跑車,他還不放心。

  兩個人在一塊幹,互相也有個商量。

  向南和顧逍也算是半個親兄弟,年齡相仿,本來就該是互相幫助的。

  “行,你要是想好了,我支持你幹,需要用多少錢和家裡說。”

  林向南早就準備好入股的錢了,隻等郭四海三個人過來後一塊商量商量。

  車子修好的第二天,三個人就興沖沖地趕來了滬城。

  看到顧逍買的大車,個個摩拳擦掌。

  “逍哥,你買車的錢夠不夠?怎麼不找我們幾個要?”

  顧逍笑了笑,“急什麼,馬上還要租房,少不了你們掏錢的時候。”

  顧逍年後回來後其實已經陸陸續續看了不少地方。

  他想找一處離家不太遠,離工廠和主要出城道路也不能太遠的地方。

  最好是能帶個大院子的。

  這樣以後停車卸貨都方便。

  四個人來了之後,他也帶着一塊跑了不少地方。

  最後總算是找到一處還算符合條件帶大院子的。

  地方原本是個小型的倉庫,後來廠房搬遷後就閑置了下來。

  隻有幾間簡陋的平房,優點就是自帶院牆,院子還大。

  五個人都很滿意,“剛開始能租到這樣的地方已經很好了!”

  顧逍卻改了主意,“不租了,咱們買下來。”

  剛才他打聽到,這裡原本是屬于私人的,之前也是租給别人。

  如果價格合适,也可以考慮賣。

  既然能買,那就一步到位買下來,也能踏實去改造。

  最後,幾個人以一萬塊出頭的價格拿下了這個院子。

  買完院子,幾個人各自發揮各自的特長,修房子、粉刷牆面、安裝大門,準備收拾好就買床踏實住下來。

  除了買車買房,顧逍還申請了私人電話。

  今年也是滬城私人電話熱的第一年,比之前更容易申請了。

  除了車隊,他還給蘇清苒那邊的辦公室和家裡都安裝了一台。

  但因為申請的人多,排隊往往要排好幾個月才能上門安裝。

  他怕自己後面在車隊,蘇清苒聯系不方便,又花了兩千塊一台買了兩台BP機。

  BP機才剛上市,價格雖貴,但是隻要不出滬城,都可以随時聯系得上。

  幾人都被顧逍這花錢的架勢給吓了一跳。

  但是顧逍說了,這錢是他個人花的,隻有房子和貨車才算是車隊的。

  關于入股比例的事,他也沒和幾個人客氣,打算自己占一半。

  其他四個人各自拿八分之一。

  四個人當然是沒話說的,原本就說是來投奔顧逍,肯定要以他為主。

  而且車隊的線路、客戶等等資源也都是他一個人的。

  甚至連貨車的駕照目前也隻有他一個人有。

  另外四個都才剛剛想辦法搞到考證的資格,正在努力呢。

  拿到營業執照後,車隊就算是正式營業了。

  蘇清苒還帶着林小梅和顧曉蕾過來車隊院裡放炮慶祝了。

  不得不說,趕上了好時候,豬站在風口上都能飛起來。

  車隊的開張可比翻譯工作室當初順利多了。

  剛開張,就趕上了83年的搶購熱潮。

  年初的時候,國家就出手對化纖布降了價,又提高了棉布的價格。

  老百姓都擔心棉布漲價太多,很多人連夜去排隊買棉布和棉布做的衣服。

  到了下半年,又傳出來要免收布票的消息。

  消息傳來傳去,不知道怎麼又變成了要漲價,于是又出現了一輪搶購熱潮。

  其實不光是棉布,這個時候的很多商品都很緊缺,搶購的習慣已經在老百姓心底根深蒂固了。

  顧逍之前的努力終于有了用武之地。

  之前全國各地跑車的時候,他就發現了這麼一個問題,有些物資在一個地方很緊缺,換到另外一個地方供貨卻很充裕。

  所謂的配額計劃,并沒有完全考慮當地的需求和購買習慣。

  而且,同樣的東西在不同地方,價格也會有高低出入。

  這樣的消息除了他們這些經常全國各地跑貨的人以外,很少還有别人知道。

  或者說,哪怕是知道了也無能為力。

  但是他們幾個幹運輸的就不一樣了。

  每次從滬城出發去外地送貨,回來時總能捎上外地充足的商品,沿途或者到滬城來出手。

  其中的利潤,比他們跑車的運輸費還要多。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