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要是改變主意,也還來得及
「啊?」姜瑤最先驚呼,「姐,你沒報清北?」一臉的惋惜。
聶粲眼神暗了暗,心裡好像被狠狠拉扯了一下。
不是因為山大不好,而是姜依此時的神態,讓他有點心慌。
隻有許翠蓮最高興,因為她最近也跟鄰裡了解不少,「好啊,我之前就想依依報山大,我們省裡最好的大學,在全國也能排上前十吧。」
大嫂在茶樓消息也靈通,「山大也不錯,孫偉人創辦的那家,離家也近,能常回家,還有,聶團長總公司不是在穗城嗎,離鵬城辦事處也近,婚後也不用兩地分居了。」
是這麼個道理。
頓時,大家都覺得姜依是為了和聶粲一起,才報的山大。
雖然嘛,清北比較出名,能考上,是雲城之光,去了北城,聶家人的地頭上,隨便被提拔一下,比別人少奮鬥多少年。
可是,山大也是真不錯啊,能考上也足夠光宗耀祖了,還有利於夫妻關係的維持。
至於聶奶奶,可能會有些失望,可能會覺得姜依不夠上進,或者對聶家不夠重視,畢竟考上清北,嫁去聶家,更加體面。
以後聶家給安排好的工作單位,也更有說服力。
姜家人是這樣想的。
姜依隻覺得落在自己臉上的某道視線,像如有實質,她擡頭對上聶粲深潭一樣的眼,探照燈一樣,想要穿透她的心。
她一顆心懸了起來。
背脊發緊。
聶粲看著她,忽然覺得,她也許不是為了離他更近,而那個答案,他不敢深想。
幾秒後,他的眸色變淡一些,嘴角扯了扯,「到穗城也好,你報什麼學校,我都支持你。」
姜依卻知道他不是很高興。
潘強對大學沒啥了解,隻聽到是穗城,知道老大的顧慮,但在眼皮底下,也好啊,笑著說,「姐,那以後咱們經常能見著了。」
要是小瑤常來看望姐,那就更完美了。
姜瑤假裝沒看見他那狗腿的樣子。
姜陽也是贊成的,「依依還可以去穗城的空調線上幫忙看著點,繼續咱們開疆拓土的偉大事業。」
一句話讓姜依的心落下一半,笑了笑,「是啊,大哥說的也是我選擇穗城的原因之一。」
這個時期,南方的發展日新月異,是走在全國的前列的,從創業的角度看,穗城更適合她。
當然她選穗城,有好幾個原因,比如她又能見到前世的一些朋友,包括明年就會回到校園的她的導師。
比如想避開陸雲驍。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聶家內部矛盾多多,她不想花費精力應付沈珏這樣的人。
天南地北她都要伸手過來,何況就在眼皮底下?
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重來一次,她不想為了誰而活,不想為了誰家的門楣,誰的榮譽,隻想遵循自己內心,精彩的活一次。
「好吧,姐,我也支持你。」姜瑤最後也說。
這頓飯姜家人吃的興高采烈,隻有聶粲有些食不知味。
吃過飯後,回到姜依的住處,兩人之間的氣氛還有點彆扭。
劉姨看見聶粲,內心阿彌陀佛,少爺終於回來了,立馬識趣的帶小果實去洗澡好上床睡覺。
空氣似乎安靜了一瞬。
電話響了,是聶奶奶打來的。
也是問她填哪的學校,聽到是穗城,頓了下,似乎有些失落,但很快又說:「那也不錯。粲哥兒回來了嗎,他怎麼說。」
聶粲按下外放鍵,「奶奶,我剛回來,我當然是支持她的。」
「那就行。」聶奶奶說。
就是可憐她這老太婆不能時時見到他們。
要是姜依來了北城,那孫子回家的次數肯定多了。
聶老太說不失望還是有點的。
而且,姜依要是考了清北,以後有聶家扶持,進個好單位還愁前程嗎?
可以說是康莊大道。
不過年輕人想膩歪在一起她能理解。
聶星毅就在聶老太旁邊,本就是急性子,搶過話筒,「還能改啊,侄媳婦你要不再考慮一下?」
聶粲眉頭一挑,「二叔?」
聶二叔更來勁,「勸你媳婦兒改志願還來得及。」
聶粲十分迷惑,「我媳婦兒考哪大學跟你有關?」
「怎麼沒關。」聶二叔不知自己行蹤是否暴露,但坦白邀功是沒錯,免得給老媽子誤導侄兒的機會,「我跟你說,我還要投資你媳婦兒的工廠。」
姜依假裝很吃驚,「原來你是聶粲的二叔啊?」
聶星毅:「……咳,別裝了,你早看出來了。」
聶粲看著姜依,「怎麼回事?」
他不在的時候,發生了什麼?
聶二叔說:「就這麼回事,你媳婦通過我的考核了,你勸勸她,還是來北城,以後大家有個照應。」
「謝謝二叔,我已經決定了。」姜依說。
「哎,之前我還誇你聰明怎麼突然不靈光呢,大家都盼著你來北城。」聶星毅一急話就脫口而出,被聶老太打了一下,「會不會說話,一邊去。」
又對姜依說:「別管他,人各有志,你自己決定就好。不過,要是改變主意,也還來得及。」
聶奶奶掛了電話。
聶粲看著姜依,「你和我二叔怎麼認識的?」
「前幾天你二叔來雲城了。」姜依笑著說,「他人很好相處,又是幫忙抓了鬧事的,又是說要投錢,我覺得,你二叔千裡迢迢來不容易,就答應他了,但具體讓他投多少,我還沒定。」
聶粲愣了幾秒,嗤的一笑,「我二叔那人,好相處?」
還得是他媳婦兒厲害。
白擔心一場了。
「既然你覺得我二叔好相處,我奶奶也認可你,為什麼不想去北城。」他定定的看著她。
姜依那種被射穿的感覺又來了。
男人漆黑的目光帶著濃濃的壓迫感,要在以前,姜依肯定就慫了,但想到沈珏,她有點生氣,他是不是忘了聶家還有一個不好相處的?
「有沒有陸雲驍的原因?」聶粲問。
姜依微怔,他也猜到了,「有。」她想了想,該怎麼組織措辭,「聶粲,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