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安點頭,“說得不錯,如此你們便都收拾收拾,跟本縣一道回縣裡去吧!
”
說完,楊志安便小心扶着顧知夏,“娘子,咱們回去吧!
”
顧知夏點點頭,兩人便率先走了。
村長的兒子見狀,終于察覺到事情不對,便想趁機溜走。
龍衛卻一直盯着他呢,他才剛剛隐進人群裡,一個龍衛就上前把他給揪了出來。
“大人說了,要讓大家都去縣裡頭說清楚,你這是要往哪裡去啊?
”
“我……實不相瞞,這杏花村的村長是我爹,不是我,既然大人說要去縣裡把事情說清楚,還是由我爹出面比較好,我這不是打算去請我爹一起過去嗎?
”村長兒子賠笑道。
“不用了,我們這就去你家請村長一起走走一趟!
”
那龍衛面無表情,随手将他往後頭的同伴手裡一扔,便問村民,“那村長在哪兒?
”
“就在家裡頭呢,村長家就在村頭,青磚白牆的小院就是他家。
”村民連忙指路。
那龍衛當即就往村民指的方向去,裡正兒子見狀,頓時渾身僵硬。
這下完了!
别看村長兒子在村裡頭耀武揚威的,可是到了縣裡頭,那就是個鹌鹑。
進了縣裡大牢,不過一個晚上,劉大娘被裡頭陰森森的氣氛,以及連綿不絕的嗚咽聲吓得又哭又叫。
第二天一早,就老實承認這件事就是她和小兒子合起夥來構陷大兒子的。
劉大娘都招了,衙役們再悄悄恐吓上幾句,劉二夫妻哪裡還頂得住,最終也将他們的計劃一五一十的交代了。
拿着證詞,楊志安再派人到村裡查證,搜羅出來許多村長父子倆橫行鄉裡、欺男霸女的鐵證。
這下,這個村長是做不成了,楊志安将他們的家産全數收繳,再分派給村裡的窮人家。
到最後,劉二兩口子還有村長父子兩個都被判杖刑二十,并且流放千裡。
劉大娘因為年歲太大,隻罰一兩銀子,轉交給劉大夫妻奉養。
至于劉大夫妻名下的田産等物,都被收繳上來重新分派,兄弟一人一半。
劉大再就打傷小侄子一事對劉大夫婦賠禮道歉。
再加上官府罰款、以及交給兄弟的接下來三年老娘的贍養錢,到最後落到他們手上的錢也就少得可憐了。
楊志安想了想,叫人把餘下的一點東西都折換成現銀交讓他們帶走。
這些人的罪過都是實打實的,懲處政策也是依律法而判,這結果一出來,所有人都拍手稱快。
看着縣令大人雷厲風行的手段,那錢老爺是提心吊膽的,想了兩三天,最終還是求到他堂哥錢滿多那裡。
為此,錢滿多就找上了楊志安。
本想幫堂弟說幾句好話,沒想到楊志安不等他開口就擺手阻止了他。
“如果錢老爺你是為了杏花村的事情來的,那就不用開口了。
本官剛來安縣腳跟不穩,正欲拿一件大事立威。
現在既然他們自己撞到本官手裡了,那就是老天爺賞給本縣的好機會,本縣絕對不會放過!
至于那個錢老爺,他看似和這件事并無多少關聯,但本官手裡卻也已經接到了不少關于他和下頭那些村長裡正沆瀣一氣坑害鄉民的鐵證。
等本縣懲處了劉二幾個,就輪到他了。
你要是不想被牽連,最好現在就走。
不然,要是你也被稀裡糊塗的牽扯進來,可别怪本縣沒先告知你一聲!
”
錢滿多聽明白了,這縣太爺想在縣裡頭立威,他堂弟又是自己撞上去的,要換成他,這麼好的機會肯定不會放過。
錢滿多知道這事自己是不好插手了,畢竟如果你他不來亂找事的話,這把火波及不到他身上去。
但如果他非要淌這趟渾水的話,估計縣太爺連他都不會放過。
想明白這些,錢滿多就決定不再摻合了,本來就是堂弟,他們家早在爺爺那輩就分了家的了,關系并不親近,沒必要為了他惹得縣太爺不快。
錢滿多立馬道:“大人說的是,這杏花村裡的事情鬧得這般無法無天,要說我那堂弟沒有一點責任是不可能的。
草民今日過來也隻是出于親戚的情面為我那堂弟說上幾句好話,實在是不知他做了許多有違律法的事情。
如今知道了,草民不會包庇,就請縣令大人您秉公執法,草民絕不幹涉。
”
楊志安聞言點了點頭,“錢老爺如此識大體,大義滅親,體恤百姓,本官十分欣慰。
相信有你做表率,安縣的其他鄉紳也一定都會如你一般,一心一意為百姓做事。
”
錢滿多聽了這話,心裡長出口氣,趕緊點頭應是。
心想,以後自家還是與那堂弟一家斷絕往來比較好。
不過出于親戚情面,錢滿多還是将楊志安的話轉達給堂弟。
那錢老爺聽了這話,就知道自己這次怕是完了。
那錢老爺的感覺沒有出錯。
兩天後,楊志安就将他的罪證也扔了出來。
他傾盡一半的家财,捐助給縣中貧苦百姓,才沒和村長父子淪落到同等境地。
隻是如今身家大不如前,在安陽鎮,乃至整個安縣都丢足了面子。
這個案子算是告一段落,但是大家都知道了安縣新來的縣令是個為民做主的好官。
因此,自杏花村的事情後,其他各處的百姓也紛紛往縣城裡來,抱着狀紙懇求縣太爺為他們做主。
楊志安原本就不輕松的日子越發的忙碌了起來。
楊志安忙碌起來,顧知夏卻是無聊得很,在這安縣她是縣令夫人,手頭人手又不夠,沒法開鋪子。
除了和縣裡頭的夫人們吃吃喝喝就沒有别的事情可以做。
閑着無聊,她便給家裡頭去了一封信,詢問家裡作坊怎麼樣了,給家裡頭寫信的時候,顧知夏才想起來,自己懷孕的事情還不曾跟家裡頭說呢。
便順便寫在信裡頭告知了一聲。
在隔壁曲縣的楊張氏和楊老頭,一接到顧知夏的信,都歡喜壞了。
自家小兒媳婦居然有了身孕!
這楊張氏和楊老頭是真疼愛楊志安的,自從知道顧知夏懷孕以後,兩個老人家就陷入了既歡喜又焦慮的情緒當中。
楊張氏更是憂心到食不下咽的地步,“這三郎媳婦懷有身孕,也不知道三郎能不能照顧好她?
”
“就是啊,這三郎如今都是縣令了,忙得很,哪有功夫照顧兒媳婦?
”
這楊老頭可聽說了,隔壁安縣來了一個新縣令,愛民如子,剛一上任就辦了一樁大案。
起先他還不知道那新縣令就是自己的兒子,如今看了顧知夏來的信才知道自家兒子已經到了隔壁縣做縣令。
楊老頭是既驕傲,又擔心,這兒子這麼忙,能照顧好兒媳婦嗎?
這楊明秀見爹娘擔心三弟和三弟妹都到了這個地步,不由得勸慰道:“爹娘既然擔心三弟和三弟妹,不如親自到安縣去看看,反正他們哪兒離咱們這兒也不遠。
”
楊老頭和楊張氏想想也是。
楊張氏道:“對啊,他們走了都快小半年了,如今才有了喜信,三郎媳婦年輕,我得去照顧着,我先前在送子娘娘廟裡求了一張符,如今三郎媳婦有了喜信,我得帶過去讓她燒了還願才是。
”
打定了主意,楊張氏和楊老頭就忙活起來了,在家裡準備給楊志安夫婦要帶的東西。
知道顧知夏懷孕了,楊張氏準備的全都是小孩子用的東西。
襁褓,小衣衫,小鈴铛,小手镯,小金鎖,還有虎頭鞋,小肚兜,玩的用的準備了一大堆。
等到第二日,楊明秀聯系好送他們去安縣的馬車,老兩口提着兩大包東西就走了。
精神頭十足的。
這曲縣離安縣的确不是很遠,小半日就到了。
進了安縣縣城,楊老頭和楊張氏下了馬車,就一路問到了縣衙所在。
他們到的時候是下午,衙門裡不審案,縣衙裡隻有衙役守着。
那衙役見兩個老頭老太太風塵仆仆,背着兩個大包就要往縣衙裡頭闖,連忙攔住他們,“大人這會兒不在縣衙,不審案,你們若有什麼冤屈,請明日再來。
”
楊老頭和楊老太太将手裡的兩個大包往衙役面前怼,“我們不申冤,我們是你們縣令大人的爹娘。
”
楊老頭楊張氏這會兒正興奮着呢,下意識的這麼拿着兩包袱往衙役面前怼,衙役差點沒站住。
楊老頭和楊張氏也不管他,就要往裡頭走,那衙役忙上前揪住他們的衣服,“都說了縣衙重地不能往裡闖,哎,你們說你們是誰來着?
”
楊老頭和楊張氏這會兒對楊志安成了安縣的父母官,而且還是愛民如子的好官,十分驕傲,見衙役扯着他們也不惱,轉過頭一個字一個字的告訴那衙役,“我們是你們縣令大人的爹娘。
”
楊老頭和楊張氏活了大半輩子,從來沒有在衙門裡這麼橫過,今兒可是頭一次。
那衙役傻眼了,“你們真是縣令大人的爹娘?
”
楊張氏和楊老頭點點頭,“真的。
”
那衙役聞言,雙目放光,如今大人為民申冤,名聲大好,将來前途不可限量,所有人都想在縣令大人面前露臉。
就盼望着縣令大人吃肉,他們喝湯呢。
沒成想,這樣的好機會倒叫他給碰上了。
那衙役心中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