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來到了臘月二十。
大明朝有四個重要節日,分别是冬至、正旦、元宵節和萬壽聖節。
冬至和元宵節就不用贅述了,與現代的節日是一個意思。
正旦節是每年的正月初一,現代稱之為春節。
萬壽聖節是皇帝的生日。
這些節日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需要給官員們放假。
至于是否宴請群臣,就需要根據皇帝本人的意願來決定了。
假期有長有短。
最長的是元宵節,大緻有十天假期。
其次是正旦節,約有六七天假期。
冬至和萬壽聖節的假期短則一天,長則三天。
另外官員每月還有兩天的朔望假。
所有的假期加起來有四十多天,待遇相當不錯了。
當然...這些假期沒有法定一說,全是根據習慣形成的隐形制度。
另外,所有官員休假必須得到上司批準才行。
崇祯的生日是臘月二十四。
眼看萬壽聖節和正旦節臨近,王承恩向崇祯請示:“皇爺,奴婢鬥膽問一句,不知萬壽聖節是否宴請群臣?
”
“如果宴請的話,需要尚膳監提前準備。
”
崇祯想了想:“關内流賊作亂,關外建奴、蒙古人虎視眈眈,朕身為大明皇帝應克己節儉。
傳旨下去,萬壽聖節不辦宴席,隻給官員們放一天假。
”
“奴婢這就去傳旨。
”王承恩施禮後就要離開。
“等等。
”
王承恩急忙轉回身:“皇爺還有什麼吩咐?
”
“朕讓你弄的紅包做好了嗎?
”
“回皇爺,還差百餘個,今兒下午就能做完。
”
“大明錢莊籌備的怎麼樣了?
”
“已經全部準備妥當,錢莊的銀票也已印制完畢,隻等内府庫銀送到後就能開業。
”
“嗯...”崇祯滿意地點頭。
他開錢莊的目的是為了組建大明官方的銀行!
這個銀行隻幹一件事:促進經濟發展!
在這個生産力低下,交通不發達的時代,想發展經濟還得靠商業。
商業繁榮還需要有一個前提:穩定。
穩定的環境。
現在國内流賊屢剿不滅,無法給商業提供穩定的交易環境。
流賊可不隻有李自成,張獻忠。
他們隻是勢力最大的兩個團夥。
除了他們外,還有很多中小規模的流賊,土匪。
這些人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大明朝的南北貿易。
明代南方往北方運送的主要是糧食,茶葉,瓷器,絲織品以及各種名貴木材等。
而北方往南運的東西無論數量還是品種,相對都少了很多,基本都是煤炭,棉花之類的東西。
于是南北貿易中,南方是始終處于貿易順差地位;北方處于貿易逆差地位。
南方商人需要把從北方賺到的錢運回南方。
為了确保銀子的安全,他們隻有兩個選擇。
一,投靠大商隊。
..
大商隊人多勢衆,不但有自己的護衛隊,甚至還能雇傭漕運官兵同行。
二,賄賂漕運官兵,用漕運船隻把銀子運回去。
無論哪個選擇,都大大影響甚至了商業的發展。
大明錢莊就是為了解決這件事。
前期北京一個錢莊,南京一個錢莊。
拿着銀票就可以兌換銀子。
方便商人交易,促進貨币流通。
錢流動的越快,經濟發展的才能越快。
反之亦然,經濟發展的越快,貨币流動速度也越快。
北京的大明錢莊要錢有錢,要人有人,隻要想,随時都能開起來。
南京不行...
沒錢沒人!
其實錢倒還是其次,畢竟内帑不缺錢。
主要還是人的問題。
大明錢莊一旦承接的業務多起來,南京錢莊的錢少說也得有幾百萬兩銀子。
等于第二個國庫。
他不是信不過朱慈烺,而是信不過南京那幫人。
有沒有折中的辦法呢?
崇祯閉目沉思。
就在崇祯思考的同時,外面響起急匆匆的腳步聲。
緊接着殿門被人推開,一個小太監帶着寒風跑了進來。
他走進殿門後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皇爺,國子監出事了。
”
王承恩見狀急忙用眼神示意門外的侍衛,讓他們将殿門關閉。
他這麼做一是怕凍着崇祯,二是防止消息外洩。
關閉殿門後,崇祯這才問道:“什麼事?
”
“回皇爺的話,國子監有一個監生在皇城門外下跪鳴冤,現已被勇衛營拿下,關在一間臨時牢房内。
”
下跪鳴冤?
聽到這四個字,王承恩後背冷汗直流。
這個學生完全是在找死!
今天是什麼日子?
臘月二十!
再過四天就是臘月萬壽聖節,皇帝的生辰了!
此時此刻出現在皇城外鳴冤,不是給陛下添堵嗎!
無論對方有沒有冤情,他都死定了。
沒有冤情必死無疑,這是不争的事實。
就算有冤情,皇帝幫他伸冤後也得砍了他的頭。
因為這是皇家重地,不能造次。
冤情是一碼事,私闖皇城禁地又是另外一碼事。
不處理他其他人會效仿。
還沒等崇祯發話,殿門外又跑進來一個太監。
進門後跪地說道:“啟禀皇爺,國子監祭酒侯永豐和國子監司業王高明求見。
”
國子監設祭酒、司業、監丞等官職。
祭酒是國子監最高官員,管理國子監一應事務。
“讓他們進來。
”
“等等...”崇祯喊停了即将出門的太監:“把那個監生也帶過來。
”
“既然他選擇以死明志,朕就讓他明明白白的死!
”
不多時。
國子監祭酒侯永豐,司業王高明以及那個學生被帶進乾清宮大殿。
侯永豐和王高明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神裡看到了堅定二字。
既然事情已經走到了這一步,隻能硬着頭皮繼續走了。
“陛下,臣有罪!
”侯永豐跪地說道:“臣管教不嚴,導緻監生私闖皇家禁地,求陛下恕罪。
”
崇祯擡起頭盯着他們三個看了一會。
表面上怒不可遏,實際内心并無波瀾。
作為一個穿越者,他對這種敢于挑戰皇權的行為沒有不滿,反而有些欣賞。
畢竟這需要天大的勇氣才行。
在那個年代,能做出這種事的人絕對是過人之處。
崇祯看了一會後直接問那個學生:“姓名,年齡,籍貫,所為何事?
”
那個學生戰戰兢兢得磕了一個頭:“回陛下,學生姜貴,今年二十有八,直隸通州府人,事關國子監廪(ln三聲)膳一事。
”
廪膳可以說是古代學生的“助學金”,由朝廷國庫支出,因為主要用于改善監生們的夥食,故稱為“廪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