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過了晨起這一段的售賣,看着不忙的時候,沈香苗讓沈文韬幫着照看着沈記,随後便領着沈福海連同孟維生一起,去看看鋪子該如何休整。
沈福海到底是年歲長,從前也跟着旁人做靈活會一些泥瓦匠的活,大緻瞧了一瞧便知曉哪些地方該略做修繕,又該買些什麼東西。
等看的差不多了,沈香苗便和原房屋的主人,那對老夫妻商量着他們邊收拾東西,這邊一邊先開始休整。
老夫妻也是通情達理的,隻說本該收了銀錢便把這鑰匙交出去的,也是沈香苗心善還給了他們收拾的時間,他們心裡頭念着沈香苗的好,這會兒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
事情說定,沈香苗一邊給了沈福海了銀錢,讓他幫着去買些所需的東西,找些幫手來開始修繕房屋。
另一方面,沈香苗通過方懷仁找到了那位據說手藝不錯的木匠,請他幫着打一些案台和桌、椅來。
這些事情都安排妥當,沈香苗趁着晌午不忙的時候,便抽空了趕緊教孟維生開始做那幾樣餅。
首先是南瓜餅,南瓜餅的做法并不難,步驟簡單和和孟維生介紹了之後,孟維生便能記住了個大概。
随後,沈香苗又和他演示了一遍,并說了其中幾個關鍵的要領。
其一是蒸南瓜。
一般情況下,大部分蒸南瓜都在蒸鍋裡面進行,而蒸制的過程中南瓜會吸收許多鍋内的水蒸氣,這樣一來南瓜中的水分會變多,以至于為了不讓南瓜餅過于軟需要放入更多的糯米粉來平衡,而這樣導緻的後果便是南瓜餅因為糯米粉太多口感會變得軟糯不足,彈性過大,而且南瓜的甜味也會不足,需要放入更多的糖來增加甜味。
而白砂糖的甜不如南瓜本身帶有的甘甜味來的自然,而且會掩蓋南瓜的清甜……
可以說,這樣會帶來一連串的壞影響。
因而,在上輩子的現代,沈香苗在做南瓜餅時為了不讓水分過多,通常是用微波爐或者烤箱來加工南瓜的,以避免上述事情帶來的壞處。
然而,在這樣的時代裡,能代替微波爐和烤箱一類的東西,所用的方法也隻能在蒸了南瓜之後,用幹淨的細布将南瓜包起來,濾一下水分。
這第二個關鍵的步驟,在于和面。
做南瓜餅所用的面,并不是小麥磨成的白面,而是将蒸熟後搗碎成泥的南瓜和糯米粉按照大約一比一的比例來混合。
而在和面的過程中,切記不能将所有的糯米粉和所有的南瓜一下子倒在一起,不然的話,活出來的面團十分不均勻容易有大量的小疙瘩。
需要一點一點的加,一點一點的和,這樣才能保證糯米粉和南瓜泥的充分融合。
孟維生自幼便跟着父母親學做燒餅,和面技巧比沈香苗這個不經常做面點的要好上許多,因而略加提點之後,孟維生便能做的比沈香苗演示的還要好。
而第三個關鍵,在于最後的炸。
面做好之後包豆沙餡,然後在做成圓圓的小餅狀,這點孟維生熟悉燒餅制作,做這點不在話下,也是十分娴熟。
自制“面包糠”的方法,沈香苗大緻也和孟維生講了一遍。
最後的油煎,孟維生顯然不太熟練,也不太有把握,沈香苗便仔仔細細的演示并講解了一遍。
油溫不能太高,而且必須要是小火,這樣才能保證兩面金黃,外焦裡嫩。
“大體的制作方法就是如此,隻是最後的煎炸,油溫和火大小的把握隻能說熟能生巧,講是講不來的,孟大哥隻能多做多練,自個兒慢慢琢磨了。
”沈香苗說道。
“嗯。
”孟維生重重點頭,将方才沈香苗所說的都記在腦子裡,細細的琢磨,然後自個兒開始慢慢的練習。
所謂萬事開頭難,孟維生起初做的幾個并不成功,要麼是火候太大外皮糊了,要麼便是裡頭夾生……
但幾次之後,在孟維生的堅持練習後,做出來的南瓜餅便是有模有樣,吃起來味道也算不錯。
随後又試了幾次,将今兒個準備的南瓜和糯米粉全部都用完,孟維生做出來的南瓜餅比着剛剛又有了不少的進步。
沈香苗自然是對孟維生的辛苦勞作肯定了一番,讓孟維生近期一定要多加練習,同時将做出來的南瓜餅分給月滿樓的夥計們挨個嘗了一嘗。
夥計們自然是對孟維生誇獎有加,在得知沈香苗和孟維生要開糕餅鋪子時,也都是紛紛支持,直說往後一定多多捧場。
沈香苗和孟維生自然是笑呵呵的應了。
而衆人吃着香甜的南瓜餅,說說笑笑的十分熱鬧。
在這麼多人裡面,唯獨喬大有有些不悅。
沈香苗要開糕餅鋪子了,他高興,打心眼裡的替沈香苗高興,可一想到是和孟維生一起開,他便高興不起來了。
不行,說啥也得去問問那小子,心裡頭到底是咋想的,是不是打着亂七八糟的主意。
想着這一層,喬大有發狠似的将那一塊南瓜餅塞進了嘴巴裡。
随後,孟維生去自個兒的鍋盔攤兒那裡忙,沈香苗去尋了沈福海。
沈福海這會兒差不多把該休整的地方都記了下來,需要的東西也采買了一些回來,剩下一些要麼沒挑到好的,要麼便是家裡頭有現成的,便尋思着晚上回去還得從村子裡找些人手來幫忙,便打算明天一早喊了人來的時候一起帶了過來。
趁着這會兒沒什麼事,沈香苗和沈福海一起去西街去瞧瞧有沒有合适的牛來買。
雖說這會兒都過了晌午,一般來趕集的很多晌午時便回去了,這會兒剩下來做買賣的賣的東西,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可牛這種東西不比一般,價格高一般人家買不起,不見得那麼快就能賣的掉。
二來呢,若是從早起就牽了牛來賣的話,這會兒過了半天了,若那牛瞧着還是不錯,那便說明這牛十分健康沒什麼毛病。
沈福海與沈香苗也是這般想的,便趁了晌午剛過的功夫,去看牛去了。
這兩個人前腳剛從月滿樓離開,後腳,月滿樓裡就來了熟客。